根據警方數字顯示,單是2016年香港已有達7,260 宗詐騙案,部分涉及身份盜竊 (identity theft)。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但目的都是盜用受害者個人資料犯案。要防止墮入騙徒陷阱,就要知已知彼,熟知他們的三大行騙手法!
第一式:小心你張身份證
「我張身份證呢?」
偶一不慎遺失身份證,就算立即報失,或已遭盜用。今時今日,借貸方式五花八門,部分財務機構更聲稱「連個樣都唔使睇,打個電話就借到」。所以,只需一張身份證,足以令你無端端「被借錢」。《壹週刊》今年初便報道有位李小姐被偷身份證,兩個多月後便遭冒名借貸逾37萬元,被財仔追債追上門。
就算銀行查清楚後肯放棄追債,但仍有機會面對嚴重後果,就是影響你的信貸評級,如李小姐便由最好的A級無辜降至較差的I級,日後向銀行等借貸置業時,銀行查閱她的信貸評級時見她欠積累累、有借無還,可能會大幅提高她的實際年利率 (APR),加重她的借貸負擔。
[延伸閱讀:有關實際年利率,你需要知道這5件事]
這並非空談,《明報》曾報道一位黃先生在2010年遺失身份證,至2014年他置業時向某銀行申請按揭,才獲悉身份遭盜用開戶故被列入黑名單,銀行不接受其按揭申請,置業夢險些落空。最可怕的是,若騙徒盜用身份犯案如洗黑錢等,之後的刑事調查才是惡夢。
第二式:「呃Like」不要太盡興
「我收好張身份證就得啦!」
許多人自以為已管好個人資料,例如對藉機套取資料的電話調查或街頭問卷一律避之則吉。不過,身處網絡時代,所有人都面對私隱危機。
舉個例子,陳大文生日願望成真,可與女神到東京慶祝生日,作為一個盡責的「兵」當然要上載合照及登機證到Facebook放閃,但當他到達東京後已欠下一身債,不是因女神原來是女神棍,而是陳大文無意間已犯下網絡安全大忌,洩露個人資料,由登機證上的英文全名、為呃一句生日快樂而在Facebook填上出生日期,以至是平日上載的生活照,如為顯示自己「有樓有高潮」的家居照,其實已為騙徒提供充足個人資料,甚至自己居住的屋苑、座數甚至是樓層。身份盜竊立即變得輕而易舉。
第三式:電話App要揀得醒
「我連Facebook都唔用,唔使驚啦?」
你或者已經「不問世事」如得道高僧,但道行高如玄學家麥玲玲一樣會中招。市面上多款來電攔截程式曾被傳真社揭發將用戶通訊錄整合成公開資料庫,其他人輸入電話號碼便可從資料庫追查號碼持有人身份。《經濟一周》曾按此方法證實麥玲玲手機號碼已於資料庫公開。
而另一內地開發來電攔截應用程式更誇張,輸入人名已可搜尋電話號碼,結果保安局局長黎棟國、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一律中招。
越看越心寒?不隨便向任可人透露個人資料、銀行戶口等密碼,只是最基本的自保方法。要終極一招,其實是定期查看自己的信貸報告,因報告會詳列你名下所有借貸紀錄,供查看有否可疑借貸,需要時可報警及向銀行舉報,以防身份遭盜用借貸仍懵然不知,最終導致債台高築。
要保護個人資料,防止身份盜竊,還有以下的小貼士:
[延伸閱讀: 信貸101:6 個辦法幫你改善信貸評級]
本網站內容乃僅為資訊性質用途而提供,而並無意圖向閣下提供財務意見及閣下不應依賴內容提供任何該等意見。關於網站所提供任何內容的評估及核實,以及在任何情況下,在基於該等內容作準而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閣下務必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
THE CONTENT IS PROVIDED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IS NOT INTENDED TO PROVIDE FINANCIAL ADVICE TO YOU AND YOU SHOULD NOT RELY UPON THE CONTENT TO PROVIDE ANY SUCH ADVICE. YOU SHOULD SEEK THE ADVICE OF PROFESSIONALS REGARDING THE EVALU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ANY CONTENT PROVIDED ON THE SITE AND, IN ANY EVENT, PRIOR TO MAKING ANY FINANCIAL DECISIONS BASED ON SUCH CONTENT.
你知道自己的信貸狀況嗎? 由今日起開始監察自己的信貸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