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購物(網購)已經成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網上商品種類多,價錢平,所以吸引不少人加入網購大軍。臨近年尾,不少網購平台陸續推出購物節,令人購物意欲大增。不妨試做以下測驗,測試一下你對網購有多熱衷?
1. 每日至少用多少時間瀏覽網上商店(包括流動應用程式)?
(A)41 – 60分鐘或以上 (3分)
(B)21 – 40分鐘(2分)
(C)0 – 20分鐘(1分)
2. 平均相隔多少天會網購一次?
(A)0 – 7日(3分)
(B)8 – 14日(2分)
(C)15 – 21日或以上(1分)
3. 每次網購平均會花多少錢?
(A)HK$801 或以上(3分)
(B)HK$401 – 800(2分)
(C)HK$0 – 400(1分)
4. 速遞公司送件時/收件時會被職員認出來嗎?
(A)認得(5分)
(B)不認得(0分)
5. 就算是上班上學時間,有試過忍不住要網購嗎?
(A)有試過(5分)
(B)沒有試過(0分)
6. 會刻意避免在行街時購物,反而在網上尋找類似商品?
(A)會(5分)
(B)不會(0分)
17 – 24分:網購專家
你經常網購,所花的時間和金錢甚至已經超越一般線下購物。與其在一式一樣的商場中閒逛,倒不如安坐家中瀏覽世界各地的商品,更能滿足你的購物慾望。只要有互聯網,衣食住行統統難不到你。
小貼士:避免因過份簽賬而拖低信貸評級
基本網購技術已經難不到你。與其發掘更多優惠和平台,你應將注意力集中在網購對信貸評分的影響。由於方便,一般人網購時都會以信用卡付款,或將信用卡綁定到某些付款工具上。久而久之,網購愈多,簽賬愈多,簽下大筆卡數便會使信貸使用度急升。一般建議消費者將信貸使用度維持在30% - 50%水平。一旦高於50%,這或會令銀行或金融機構質疑你是否陷入財困,影響你的信貸評級。
9 – 16分:網購常客
你不時網購,但不會花太多時間和金錢在網購上。間中網購的確會讓人有意外之喜,尤其是在街上遍尋不獲的商品只需按幾個鍵就可以找得到。你對網購有一定認識,但在選擇購物網站和賣家方面仍有「進步空間」。
小貼士:小心選擇購物網站和賣家
網上搜尋器顯示的先後次序受多種因素影響,購物網站可透過付款提高它們的排名,因此單靠排名評估商譽並不是可靠的做法。反而應該從第三方途徑(例如社交媒體及傳媒報導)參考網民 / 買家的評價及了解該網站的背景,以免誤墜陷阱。有些購物網站甚至鼓勵買家貼出「開箱照」,對準買家而言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如在社交平台開設的銷售專頁,消費者則較難掌握賣方的背景及商譽,而且這些專頁通常是以個人身份(而非公司)經營,收款方法也只是要求買家存款到賣家的個人戶口。萬一遇上貨不對辦的情況又或是存心詐騙,較難追討損失。
0 – 8分:網購初哥
你的消費習慣比較傳統,對你而言,購物仍屬於「行街買嘢」的活動,網購並不能挑起你的購物慾。你在極偶然的情況下才會網購,而且對一般網購知識(例如送貨系統如何運作)一知半解。
小貼士:保障個人資料是首要任務
網購是有必要分享個人資料,例如身份證全名(證明自己是收件人)、聯絡電話(收件時與送貨員聯絡)、地址(送貨)、電郵地址(開設買方戶口)、信用卡資料(付款),一但這些資料落入不法之徒手中,隨時會釀成身份盜竊,有金錢損失之餘也有可能對信貸評級帶來負面影響,長遠而言有機會影響借貸能力。所以,在註冊帳戶時要提高警覺,要留意該購物平台是否可信,及細讀條款細則,看清楚該購物平台會怎樣使用你的個人資料。
雖然聽起來像老生常談,不過保障個人資料是每個網購的人都必須要做的事。以下是一些小貼士:
本網站內容乃僅為資訊性質用途而提供,而並無意圖向閣下提供財務意見及閣下不應依賴內容提供任何該等意見。關於網站所提供任何內容的評估及核實,以及在任何情況下,在基於該等內容作準而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閣下務必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
THE CONTENT IS PROVIDED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IS NOT INTENDED TO PROVIDE FINANCIAL ADVICE TO YOU AND YOU SHOULD NOT RELY UPON THE CONTENT TO PROVIDE ANY SUCH ADVICE. YOU SHOULD SEEK THE ADVICE OF PROFESSIONALS REGARDING THE EVALU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ANY CONTENT PROVIDED ON THE SITE AND, IN ANY EVENT, PRIOR TO MAKING ANY FINANCIAL DECISIONS BASED ON SUCH CONTENT.
你知道自己的信貸狀況嗎? 由今日起開始監察自己的信貸狀況